登革热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目前非洲、美洲、东地中海、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区域100多个国家均出现过流行,美洲、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区域最为严重。
世界卫生组织(WHO)官网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全球报告的登革热病例数已创历史新高,拉丁美洲国家成为疫情重灾区(如巴西、阿根廷、秘鲁等);东南亚、南亚地区出现登革热疫情。同时,我国广东省、云南省及我省都已出现过登革热病例,目前正处登革热高发季节,大家外出时注意做好防范。
登革热(“断骨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病人→伊蚊→其他人”的途径传播。
典型症状:高热、乏力;
“三痛”:剧烈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骨关节痛;
“三红”:面部、颈部、胸部潮红;
其他症状:可伴针尖样点状出血疹,结膜充血,厌食、恶心等。
人群普遍易感,感染病毒后潜伏期为1-14天,多为5-9天。大多数感染者预后良好。少数情况下会发展为重症,甚至死亡。
登革热没有特效药物,国内尚未有疫苗上市。因此,预防是关键!
核心措施——防蚊灭蚊!避免被白纹伊蚊或埃及伊蚊(也叫“花蚊子”、“花斑蚊”)叮咬。
划重点!
①准备驱蚊剂。驱蚊剂以避蚊胺、驱蚊酯、羟哌酯(又称派卡瑞丁)任意一种为主要成分。
②外出时,尽量穿着浅色长袖长裤,身体裸露部位涂抹驱蚊剂;白天尽量避免在草丛、树荫等阴暗潮湿处长时间停留;住宿尽量选择安装有纱门、纱窗的地方,睡眠时使用蚊帐、蚊香等。
③为了保护家人的健康,回家后及时清除居住地室内外积水和蚊虫,推荐使用纱门、纱窗、蚊帐、蚊香等。翻盆倒罐清积水,减少蚊虫孳生地。贮水容器、水植盆景等,每周需更换水1-2次。
④出行期间或返回后2周内,若出现登革热的典型症状,请及时就医!主动告知接诊医生旅行史,避免延误病情。
▶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中高强度运动;
▶避免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
▶配合当地疾控机构及社区工作人员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防蚊灭蚊等措施。